全国政协常委、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章良

陈章良:中国人吃了十年转基因大豆

        中国已经连续进口十年的大豆,去年进了美国、阿根廷、巴西的转基因大豆5800万吨。十年了,没有一个中国人说自己出现什么问题。中国政府不许科学家做转基因大豆,所以东三省的转基因大豆就逐渐走向衰落……[详细]

陈章良:国家需支持科学家研究

        一方面国家必须加大力度支持科学家的研究,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国家,因为中国人根本不够吃。同志们可能不相信,去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所有的主要粮食全部进口,大豆5800万吨,玉米540万吨……[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院王道文

王道文:转基因技术用好了是好事

        实际上转基因与常规的杂交水稻、杂交育种没什么根本上的差异,也就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目标把基因重新组合到一起,来产生更加符合我们需求的食品,或者物品。之所以全世界都这么关注转基因……[详细]

王道文:转基因研究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我们国家这几年在转基因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转基因技术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和国家食品安全层面,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是科学的层面,还是国家的层面,转基因可以解决那些常规的其他方法……[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

吴孔明: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

        我认为,技术是中性的,不能说是安全的,也不能说是不安全的,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技术将什么东西弄到农作物里面去了。如果说转移的基因只对害虫有害,对人没有不良影响,那么这个技术就是安全的……[详细]

吴孔明:转基因食品不会吃出问题

      你刚才问是否会吃出问题。我认为不会吃出问题,因为科学试验非常清楚,它就是那点蛋白,吃到胃里后,立马都被降解,就被吸收掉了。跟化合物不一样,如果是农药,是化合物,进入人体后有可能致癌……[详细]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主持人:人类第一个转基因食品防软化的西红柿上市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等之后排名第6个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大国,种植面积达390万公顷。可以说在座的每一位都吃过转基因,可是大众对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一直心存疑虑。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集体上书给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但就在同一天,欧洲支持社会科学责任科学家团体公开发表声明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科学共识。转基因在广泛争议情况下,炒的沸沸扬扬。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可靠,对人的身体会不会造成伤害?转基因食品的种植方式会不会有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本期请来了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丰子生物研究学院中心主任王道文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先生。

主持人:各位嘉宾好!谈到转基因,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转基因,它跟杂交水稻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陈章良委员是中国第一批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您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转基因。

陈章良:好的。首先我要说的一个概念是,所有的生物都有基因。很多人都认为一些生物没有基因,是我们做转基因的人把基因转进去的。不光是我们国家,很多欧洲国家也有这样的误解。转基因就是把一个物种的基因转到另外一个物种里去,比如说把水稻的基因转到小麦里面,大豆的基因转到水稻里面,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里面,或者细菌的基因转到水稻里面等等。那么转基因跟杂交水稻有什么差异?杂交水稻是同一物种的交配,实质上是把水稻中的一种水稻基因,移到另外一种水稻里面去,这两个水稻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耕稻跟籼稻的杂交。基因工程移的是更远一点,可以把小麦的基因移到水稻里面,但是目前我们的技术移的很少,还不能移太多基因。

主持人:陈委员的解释让我们对转基因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为什么转基因食品会引起全球这么大的关注呢,王委员?

王道文:实际上转基因与常规的杂交水稻、杂交育种没什么根本上的差异,也就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目标把基因重新组合到一起,来产生更加符合我们需求的食品,或者物品。之所以全世界都这么关注转基因,是因为转基因是一种在实验室操作的技术,赋予了人对基因更多的操纵能力。很多人担心,如果这种技术不慎被某一些利益集团利用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如果这种技术用好了,是一件好事。事实证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比方说转基因棉花在全世界大面积种植,包括我国也在大面积种植,大大提升了产量,也没给生态环境带来伤害。

主持人:吴院士,您如何看待转基因,您认为它安全吗?

吴孔明:我本人是做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我从防治病虫害的角度谈一谈。所有的农作物都会产生病虫害,有了病虫害就要打药,打药就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要研究怎么减少农药使用的问题,那么最近20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就是生物技术。我们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中,如果不用这种技术的话,那每年在农田里用的化学农药的量非常多,这些农药进入到生态系统,影响环境,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的身体。比如说使用转基因抗虫的棉花,农药的用量减少70%。所以转基因应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技术。

我认为,技术是中性的,不能说是安全的,也不能说是不安全的,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技术将什么东西弄到农作物里面去了。如果说转移的基因只对害虫有害,对人没有不良影响,那么这个技术就是安全的。如果说转移的基因,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人,那么这个技术就是不安全的。从科学家开始研究到种到田里,差不多有15年到20年的时间。通过20年左右的系统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性检测,确定没有问题后,我们再种到田间。所以到目前为止,从国际国内看,没有因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带来任何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社会影响这么大,这里面除了科学问题外,还有国家利益,包括产业的利益。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贸易开始流动,各国都想阻挡别国的产品进来,就开始设置贸易壁垒,比如说病虫害的转移问题,像美国就是转基因的大国,欧盟因为不想让别国农产品进到本国来,就在法律上设置,在公众舆论上诱导。所以说这个问题,跟政治、社会、宗教、科技、贸易等方方面面都搅到一块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从科学层面上,我们认为,它是安全的。

主持人:科学家怎样做到转基因技术对身体无害,又能杀死害虫呢?

吴孔明:过去农作物产生了虫子,我们有两种防治方式:一种是通过化学农药,我们知道所有的能够杀虫子的化学农药对人都有高度的毒性;另外一种是生物农药,大概100年以前,科学家从一些死亡了的虫子体内发现一种细菌,通过工厂发酵形成生物农药,让农民喷洒,用了大概有70年的历史。到80年代后,科学发现这个细菌之所以能够杀死虫子,是因为它产生一些对虫子有毒,对人没有毒的蛋白。接下来,昆虫生物学家就把这个基因弄到农作物里去。换句话说,我们以前是通过工厂来生产,然后是由农民来喷洒,成本非常高,现在我们让植物自己来生产,就产生了现在的抗虫棉花。包括科学家要求推广的抗虫的水稻,这个物质对人,对哺乳动物是没有任何安全性问题,它就是正常的一个蛋白。

陈章良:我补充一下。世界上第一次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是在美国,我最早参与这一系列工作。我们发现有一种细菌能够杀虫,喷上去,虫就会死。后来科学家研究以后,发现这个让虫死的细菌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中的DNA。这个蛋白质进到虫子的肠道里面不能消化,一直堆在上面。蛋白质能够使虫的肠道膜变化,马上就会死掉。这样人就用这个细菌来控制虫,或者生物防治,现在农村还在用,特别有效。我印象最深的是,最早在西红柿上面做实验。因为有蛋白质就有基因,就是把这个蛋白质的基因从细菌中移到了西红柿上去。结果西红柿长出来后,喂虫吃西红柿的叶,大概三天虫子就死了。证明了第一次人类能够将细菌的基因放在植物里面,植物能够生产细菌的蛋白,而细菌的蛋白能够杀虫。本来是做试验,根本没想到会形成今天这么巨大的产业。这个产业大到了今天都在吵架,其实这就是一个科学研究。为什么对人没害呢?这个科学试验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胃和虫的胃不一样,我们的胃能够产生蛋白酶,能够消化细菌的蛋白质,变成氨基酸吸收了,但是虫的肠道里面没有这个酶,一进到虫里面虫就中毒。

主持人:欧洲一直对转基因食品比较抗拒。欧洲支持社会与环境责任科学家团体发表公开声明称,转基因安全没有科学共识,指出尚未开展过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流行性病学的研究,是不具有科学基础的。这份声明在两天之内就获得了世界上227位科学家的签署。三位专家认为这些可信吗?

吴孔明:是这样的。因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现在说种子,它就相当于一个平台。正是因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这个种子产生什么样的形状,长出什么样,这个基因是越来越清楚了。美国人将种子作为一个平台,将所有好基因和形状全部整合到这个平台上,弄出来的东西竞争力非常强,如果我们不去做,很快就要被打垮。举个例子,入世以后,美国的农产品可以自由进入中国。那么不需要一年的时间,所有的种业全部被打垮。如果说,传统的育种是固定电话,那么转基因育种就相当于手机,我们生产传统电话,人家在中国市场上生产手机,我们不可能跟人家产生竞争,所以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全,关系到我们这个饭碗端在谁的手里的核心问题。

陈章良:我补充一下。中国已经连续进口十年的大豆,去年进了美国、阿根廷、巴西的转基因大豆5800万吨。十年了,没有一个中国人说自己出现什么问题。中国政府不许科学家做转基因大豆,所以东三省的转基因大豆就逐渐走向衰落。中华民族曾经是大豆的原产国家,美国没有大豆的时候,世界没有大豆的时候,大豆在中国东北,这个物种最早是在中国的。1984年之前我们还出口大豆,然后走向灭亡,现在年产量仅1200万吨。这就是吴院士说的,如果我们不做的话,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在美国、加拿大,特别是美国没有一个人没有吃转基因食品的,而且吃了十几年,因为美国转基因是等同于杂交育种的。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美国人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他们只吃大豆油,而我们中国有喝豆浆、吃豆腐的习惯。我们也知道,豆油里不含蛋白质,而豆浆、豆腐里面是含有蛋白质的,同样是转基因大豆,结果可能不一样。不知道这些对人身体有没有危险?

陈章良:产品是一模一样的,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些网站上说豆油里面就不含有转基因的成分,事实上只要是转基因,无论是油还是豆腐都存在,没有什么差异。

目前世界上就两个基因在用,一个是杀虫的,在棉花里面,刚才已经介绍过。第二个是除草剂,用在大豆上。现在我要说除草剂的这个基因。除草剂的名字叫草甘膦,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 生产地。原来草是怎么杀的呢,就是种大豆之前把除草剂喷上去,把草都杀死,然后种大豆。大豆一种的话,草籽一飞过来,草跟大豆一起长,中国的农民劳动力便宜,所以都蹲在地里面,把草拔干净,让豆长起来。美国人如果在地里拔草的话,成本太高。所以就想办法能够创造出一个大豆不死,草死的东西,那么就把抗草甘膦的这个基因转到大豆里面去。这个基因是从细菌里面来的,原来大豆是一个基因,现在把它变成10个基因,就是拷贝数增加,生成的抗草甘膦的酶,蛋白质就多,这样草死了豆活着。所以美国的大豆一下子成本就便宜下来了,产量提上去。我想说的是这个基因本身就是植物的基因,根本就不是外面的,跟袁隆平育种道理一样,就是把拷贝数增加而已,应该是非常安全的。现在社会上说的,蛋白质里面有转基因成分,所以不安全,油里面没有蛋白质所以安全,实草甘膦是一样的,这就是个植物蛋白。我国没有道理不做,这是在残害国家的大豆产业,整整15年中国不停的进口大豆,这个事情是矛盾的。

主持人:我这儿还有两篇博文,是由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顾秀林转发的。一篇是法国一名教授在今年转基因食品安全研讨会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转基因与农药污染的长期效应的报告;另一篇是说,加拿大研究证实从93%的胎儿血中检测出转基因事物毒素。根据这些反转方提供的资料,几位专家有什么观点来反驳一下。

王道文:我觉得这篇报道里面可能有一点误解误读。专业上解释一下,因为BT本身是一种细菌毒素,人吃了以后,可能在人的血液里面会检测到。刚才两位委员也介绍了,它本身是无害的,对我们人是无害的,所以能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严重的怀疑检测到了这个毒素,检测到了这个BT蛋白,它肯定不是食物毒素,因为在英文里面,写科学报告的时候,他肯定得写检测出了BT毒素,但是并不一定就是食物毒素。

吴孔明:这里面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包括国内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清单,到目前为止,我们就商业化种植两种转基因农作物,一种是转基因抗虫的棉花,一种是抗病虫的番木瓜。进口的转基因产品主要就是大豆,然后油菜种了一些,进口了一些,玉米就进口了一些。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中国人多地少,进口过来的大豆、油菜、棉花,相当于耕地的面积是8亿亩,各位知道我们是18亿亩的耕地面积。欧洲人口跟土地面积是平衡的,完全可以不进口,美洲是世界最大的粮仓,就是出口。中国呢,缺了8亿亩的耕地,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缺的东西从哪里补,要考虑国家进口的安全。我们只有牺牲大豆,然后从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美国这四个国家进口。实际上,我们拿进口大豆作为中美关系调节的一个平衡。所以我们过去从战略上放弃大豆种植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缺口越来越大,油菜也开始放弃了,现在玉米又不行了,从去年开始又开始进口玉米。

这个事情一步一步的发展,跟中国的资源,跟我们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匹配相关。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自己不种,只有去买人家的,实际上还是吃了。城市化进程现在是53%,一个农民一年吃的粮食大概400斤到600斤,一个城市人吃的粮食是600斤到900斤,因为城市的肉蛋奶的结构很多,他得三斤粮食转一斤肉,城市化进程要达到60%,粮食的缺口越来越大。如果说我们不利用现在的生物技术,提高生产力的话,中国的粮食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将来又要大量的从美国、加拿大,巴西进口。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跟整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连在一块了。

陈章良:根据主持人刚才说的论文,我想谈几个例子。最早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是苏格兰的科学家普斯塔,他用转基因的马铃薯喂老鼠,结果发现老鼠的胃穿孔,肠道开始出现问题。后来证实他的试验不符合科学,他被苏格兰研究所开除。原因是他做的试验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喂小白鼠吃马铃薯,没有正对照,全是负对照,这个试验由苏格兰科学研究院宣布为错误的试验,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加州大学本瑞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在墨西哥发现美国转基因的玉米花粉到处飘,感染了墨西哥的玉米,墨西哥玉米遭受到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污染。后来一批科学家到墨西哥去看基因漂移,发现完全是编出来的,没有科学数据。结果就是《自然》杂志向全世界道歉,这是《自然》杂志历史上第一次向全世界科学家道歉。

第三个例子,克莱儿大学登出文章称,转基因的玉米花能够把蝴蝶杀死,这个数据完全正确,没有争议。因为蝴蝶本身就是虫,转基因玉米就是杀虫的,就把这个蝴蝶给杀了。但是美国小孩子不干了,说科学家们把那么漂亮的蝴蝶弄死了,人也会死,就扯出来这个事。其实我要说的是,看怎么做试验,一定要科学的做实验。我自己的实验室跟北医在合作转基因水稻的试验,做完以后没有变异,但是如果一直用这种压迫的办法做的话,那是有变异的。也就是说如果按科学方法试验,而不是只强迫老鼠吃转基因东西,就没事了。蝴蝶不要只吃玉米的花粉,蝴蝶只要再吃别的花粉就活下来了,但是硬逼着它吃,就会死的。

吴孔明:你说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因为第一代转基因抗虫的玉米花粉里面有高度的BT蛋白,然后这个花粉被吹到斑蝶最喜欢的一种草上面,班蝶吃了这个草,就被杀死。斑蝶在美国就跟中国的大熊猫地位差不多,后来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后,在研究转基因的玉米时,花粉里面就不再有任何BT毒素,所以从技术层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觉得,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有问题可以去解决,不是回避问题。

主持人:还有一家威权期刊发表文章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5年来居高不下,已经排第一了,2005年之前这个发病率在全国排名是第五,说这和转基因有关。

陈章良:这个事情是这样的,跟做动物试验一模一样,而且真是乱说。我还举个例子。我之前在广西分管农业,在我去广西10年前,广西就从山东引进迪卡007玉米种植。那种玉米能够抗旱,能够耐贫瘠的土。山区本来就没有地,这种玉米能在石头缝里生长,所以适合贵州、广西和云南。但是因为我是做转基因的,后来就有人提出,广西怎么会种山东的玉米,就扯到了转基因玉米去了,说是我带过去的,农业部检测007就不是转基因玉米,就是普通的玉米品种。还有说中学生男孩子精子成活率逐年下降,也是吃了转基因的玉米。科学家发表文章是要证明是因为体育运动少了,读书苦了,男孩子的精子成活率下降了,要加强体育锻炼等。但是都被人曲解为吃了转基因玉米。

主持人:一些反转人士提出,如果转基因主粮在中国产业化了,未来就会爆发灾害。如果真像那些反转人士想象的那样,健康都出现了问题,我们有预案吗?

吴孔明:目前我国的国情是粮食缺口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土地基本上就种三样东西:小麦,玉米,水稻。过去什么都能种,现在集中到三个东西了,农业部拼命的在增产,11年连增。如果说要让产量增上去,生态系统越来越单一,肥料用的越来越多,虫子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规律。虫子多了以后,你怎么弄,肯定要打农药,打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打完以后,这个大米里面都要残留,这肯定是一个规律,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希望能够有新的技术。比如说转基因抗虫的水稻,如果说商业化了以后,每年稻田的农药至少得减少四次到五次,差不多要减少到1/3到1/2,从这个角度将,转基因粮食产业化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减缓,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你刚才问是否会吃出问题。我认为不会吃出问题,因为科学试验非常清楚,它就是那点蛋白,吃到胃里后,立马都被降解,就被吸收掉了。跟化合物不一样,如果是农药,是化合物,进入人体后有可能致癌。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动物试验,在理论上已经充分肯定它不会产生这么一个结果。当然可能为了平息大家的争议,最近我们想在猴子身上做实验。这个问题跟手机的问题是一样,有手机的时候,提出来手机有辐射,可致脑子长瘤。脑子长瘤也不是打一两天手机就长的,可能打三十年,四十年,小时候开始打,打到七十岁脑袋要长瘤。那是不是也不要用手机了,找几个人打70年看他脑子长没长多瘤子,然后我们大家再打,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所以这在科学层面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社会层面上确实是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国家现在有哪些机构在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没有一些数据和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吴孔明:我们国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主要是在几个机构,CDC下面的营养与卫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也在做,还有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下面的研究院,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也在做。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差不多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体系,现在在做重点检测,比如说会不会有过敏,会不会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亚慢性的病变,会不会致癌,会不会影响生殖,所有的指标都是要进行研究。实际上是不同的单位在平行的获得这些数据,所以说一个新东西没有非常完整系统的科学研究数据,不可能进行审批,我们国家在这块都做了。

主持人:这几年农业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方面出台了很多文件,这说明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视,王委员您怎么看?

王道文:我们国家这几年在转基因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转基因技术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和国家食品安全层面,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是科学的层面,还是国家的层面,转基因可以解决那些常规的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上升到这个层面很必要。当然转基因并不是唯一的技术,它也不可能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点我想说的是,转基因技术的推进是一个非常慎重的过程,从我们国家目标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相关配套的政策来看,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效力还是很高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主持人: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增多,对其安全性的争议越来越多,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转基因食品,比如在购买食物油时,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到底含没含转基因,转基因含量是多少。但是现在一些商家在标识的处理上,好象都不是特别自信,在一个最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标识。今天,金龙鱼食用油生产厂家的代表也来到现场,我们请他介绍一下,在标识问题上的想法和做法。

金龙鱼厂家代表:实际上这20多年中国的转基因管理是最严格的,从种子的研发,到商业化种植,再到产品上市加工等,都非常严格。刚才提到标识问题,我这儿有一个表,全世界20个经济体的标识管理办法,我国是最严的。像欧洲有强制标识,但他是定量标识,比如说食用油,转基因成分超过1%,才可以标注,低于1%不用标注,中国不是,只要是使用转基因原料了,就必须得标注。而且国家对多大的字体都有规定,我们是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做的。

主持人:不管科学界,还是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归根结底就是老百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座的大家有哪些建议呢,可以跟我们专家一块互动一下。许委员,你先来聊聊。

许委员:我支持刚才几位专家的意见。听了专家的讲解,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刚才吴院士讲的很清楚了,如果不发展的话,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市场就会被人家更高效率,更加经济的产品占掉,这个危险是存在的,所以从我本人来讲,支持转基因技术加快研究。

主持人:刚才几位专家阐述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而且也被世界广泛接受。但是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微信和微博,说现在我国肿瘤大面积爆发,与转基因食品有关。说美国人不吃,欧盟绝对禁止,中国官员的特供食品里是禁止的,包括农业部幼儿园禁止了,财政部的食堂也是禁止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陈章良:我只说一点,美国人不吃是错的,没有一个美国人不吃的,因为都不了解情况,就编出来的。官员不吃,我也算官员,我还没有过不吃的经历,因为没有什么特供的。

吴孔明:关于农业部幼儿园禁止转基因食品的问题,在网上炒了很多年了,原因起于农业部幼儿园有一个广告性质的东西,他里面是有一句话是说农业部幼儿园没有转基因食品。实际上他们对这个东西也不懂,问题出来了以后呢,后来跟他们进行了沟通,这句话去掉了,所以不存在为了保障自己小孩的安全不吃转基因的问题,至少最近5年好象都在吃,这个应该没有问题。

王道文:我想说一下,这些舆论也说明了一些重要问题,就是目前关于转基因有很多恶性争议的成分在里面,但绝大多数人根本都不了解转基因,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宣传。与其说是大众的争议,不如说是媒体上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再恶性的炒做,因此我觉得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大众进行沟通,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食品。

吴孔明:我觉得这个技术被妖魔化了,造成很多误解。我曾在北京的科普会上只讲了一句,骂声就超过100句,而且人身攻击恐怖之极,所以说我们现在不知道怎么去做科普工作,这个学科非常难。

主持人:看来推广转基因,做普及工作还任重道远。最后请各位专家分别再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谈话?

吴孔明:中国需要转基因技术。这个技术涉及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让老百姓利用好转基因技术,吃上安全的食品,最后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提供服务。

陈章良:一方面国家必须加大力度支持科学家的研究,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国家,因为中国人根本不够吃。同志们可能不相信,去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所有的主要粮食全部进口,大豆5800万吨,玉米540万吨,小麦320万吨,水稻320万吨,去年连棉花都进口,棉花进了560万吨。这么大一个国家,靠外国的农业,是不行的。今年上半年数据我看了一下,各大粮食进口与去年同期对比,居然增长了41.2%。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做研究工作,不能落后于他们。第二,中国政府应该告诉中国人民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不管怎么说十几年来,13亿人都在吃和用转基因产品,要不安全为什么要进口呢?最后一句话就是,希望加大研究,政府应该鼓励发展这个产业,才可能跟世界竞争,。

王道文:我非常同意两位先生的建议,如果要我说一句话,希望国家能够稳定支持科学家再做20年到30年的研究,相信科学家都是有责任心的,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技术做好,不落后于国际水平。同时也让我们已经有的成熟的转基因产品产业化,这样才能够让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样才是最好的科普宣传,所以希望进一步支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完善相关产业化政策。

主持人:转基因技术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所有的利弊会彻底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我国生物技术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到来,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感谢大家关注本期委员沙龙活动,我们下期委员沙龙的主题呢是医药改革话题。

 

 

        转基因,一个颇为专业的生物学词汇,最近却成为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与方舟子充满硝烟味的转基因“论战”,更是将“挺转”与“反转”之争推向新一轮高潮。

        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260多名网友在此相聚,自愿品尝了由转基因大米制作的饼和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品尝会上透露:61位两院院士今年7月联合上书有关部委,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称“延缓就是误国”。

        话音未落,甘肃省张掖市政府的一道禁令再引争议: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

        11月末的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里,一场名为《反“转基音”》的公益活动在人声喧闹中进行。148名艺术家以各种形式公开表态:“让转基因离我们远点!”

详细>>

黄大昉:转基因科普亟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对基因、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知识缺乏了解,部分公众(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及管理者)产生不少担心和疑虑。个别极端环保组织也将国际上已经科学界严格检验予以否定的所谓“转基因安全”事件拿来翻印和炒作,制造虚幻的恐惧以混淆视听……[详细]

李博文:警惕转基因产业化的潜在风险

        确保粮食安全的艰巨任务就无可避免地落脚到了科技增产上。然而,科技增产是否该依赖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粮食产业化是否存在社会风险等诸多问题都不容忽视。转基因粮食生产正影响着我国传统农业格局。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社会稳定便无从谈起……[详细]

李崴:以转基因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

      转基因技术是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农业的明天,是推动粮食增产、品质提高的不二选择,搞好转基因技术将会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虽然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人口、资源、生态问题突出,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挑战……[详细]

薛亮: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方兴未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对于它的认识也必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化。当前社会上对转基因问题的各种疑虑,其中的一些误解、担忧和恐惧,主要是因为思想方法上有偏差。而要消除这些疑虑,就需要我们以科学……[详细]

版权所有: 《中国政协》杂志社 电话:010-66192616 010-66192614 传真:010-66192614
邮政编码:100811  电子邮箱:zgzxcmw@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备案序号:京ICP备12000706